县保单位

  • 发布时间:2015-05-26 00:00:00.0
  • |
  • 作者:乐平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501次

县保单位

1. 马廷鸾墓

马廷鸾墓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楼前村楼前自然村玉田塘玉莲塘山上,距城东南34公里。该墓早年遭到破坏,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马氏宗会出资作过一次大修。马廷鸾(1222-1289年),字翔仲,号碧梧,乐平众埠楼前村人,宋淳祐七年(1247年)进士,历官池州教授、太学录、枢密院编修等职。咸淳五年(1269年)拜右丞相兼枢密院使。马廷鸾一生著作宏富,宋史有传。20012月公布为乐平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2. 高岸岭遗址

    高岸岭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鸬鹚乡韩家村西北面的龙亭山东侧的高岸岭山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3月首次发现,同年12月在遗址东北处开掘两个探方进行试探性发掘,出土的器物有:石器有刀、镞、凿等,均系磨制。其中石刀可分马鞍形、半月形和三角形。陶器有罐、杯、壶、碗、盘、鼎、鬶、鬲和网坠等,分手制和轮制二种,以罐居多,普遍带蝶形纽和高领颈。硬陶以叶脉纹、云雷纹见多,回字纹、绳纹、方格纹、编席纹、曲折纹、米筛纹少许。软陶也以叶脉纹为主,次为方格纹和附加堆纹。该遗址尚为赣东北地区首次试掘,1981年《江西历史文物》第1期报告发表。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早期台地遗址,距今3500-4000年。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3. 茶子山遗址

   茶子山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洪岩镇段家村(历居山垦殖场)段家自然村。一九八二年九月文化普查工作队在历居山地区普查中发现该遗址,一九八三年七月,对该遗址又进行了复查。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80米,高出地面约5米。拣选的遗物标本多数为陶器残片,亦有磨制石器少许。陶器饰纹有叶脉纹、云雷纹、席纹、网纹、编织纹、突出方格纹、绳纹等。其中以叶脉纹,云雷纹为最多。器型多为罐、盘、钵之类。石器:拣选标本二件,即石刀、石镞,均残缺。石刀为直背弧刃。背下钻有双孔,磨制精细,光滑。石镞两面刃至尖,磨制不够精细。刃部不锋锐,体型均纤小。该遗址属商代晚期文化遗址。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       洪公祠

洪公祠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洪岩镇洪岩村洪源自然村。洪公祠建立在一座山地上,山前有一口湖塘,左侧是著名旅游胜景—“洪岩仙境”。该祠总占地3000余平方米,内设展厅二层。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市镇两级财政出资修葺。199312月公布为第四批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2.       丰源窑址

   丰源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十里岗乡丰源村“三八”水库右侧灯盏山上。1987年在勘察瓷土矿时发现,该窑址烧造时间较长,自宋至明,鼎盛时为元代,属青瓷窑,面积达50000平方米,堆积层达2-3米。以烧造青、褐釉瓷为主,有少量黑釉器。器物有碗、盘、高足杯、盏、碟和罐等。采用印花装饰,有菊花、莲瓣花、缠枝叶花、铜钱花等,黑釉器装饰有油滴、兔毫之类。器物胎釉肥厚,瓷质纯细。匣钵多呈圆桶状。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3.       观音阁

观音阁(即凤游书院旧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洎阳街道南外街居委会小南门东边。清雍正五年(1727年)大修重建中改名观音阁。观音阁由几组殿阁组成,建在呈东西走向、高出地面约7-8米的一脉峥嵘小山上。设头殿、正殿、禅师静室,东为大门,西为后门及门额上都有石刻对联,观音阁东侧原有杨公祠,祠前有一方凤游石,相传有凤凰来此游过。1930117(农历九月十七日),县苏维埃政府在观音阁召开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十三周年大会,方志敏在会上作了鼓舞人心的演讲。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4.       南岸戏台

南岸戏台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山街道南岸居委会乐安河与长乐水汇合处沙州上。南岸戏台的睛台,立面为四柱三开间重檐歇山式。戏台面阔14.60米,进深8.50米,台面高1.59米,台口净高3.26米,正脊距地高11.66米,邸吻距地高12.40米,上翼角距地高9.97米。雨台屋顶已遭破坏,只余檐下部门,屏壁绘彩绘戏曲人物,台口枋上悬挂“永庆升平”木匾。南岸戏台晴台部分精雕细琢,舞台出入门达六个,说明其演出频繁,加之舞台表演区开阔,台前广场宽广,应是乐安河畔古戏台接纳大型剧团的理想表演场地。

20012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9. 九林彩色壁画墓

九林彩色壁画墓(王刚中夫妇合葬墓)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尖山,距城东南18公里。19874月和12月先后两次清理,墓中出土一批珍贵文物,这是一座夫妇合葬墓,也是一座不可多见的彩色壁画墓。男室三壁有画,两侧壁男性武将文侍10人,各有执侍;后壁中央陈一架屏风和太师椅,两旁站立手持宫扇侍女。女室四壁有画,前壁一方桌,桌面上花瓶1对;后壁上布垂幔,中设花床,下铺地毯;两侧壁女性武将文侍8人,执侍有异。壁画均以铁线勾勒,再随类赋彩,手法洗炼,形神兼备。全画布局规整,比例准确,是不可多得的宋人手笔。王刚中(1103-1165年),字时亨,乐平洄田府前村人。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历官洪州教授、知成都府、礼部尚书。乾道元年(1165年)擢为同知院事(枢密副使)。王刚中著作颇多,宋史有传。198811月公布为乐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0.   湾里山遗址

   湾里山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礼林镇白土峰(林场)村富家自然村西侧湾里山山坡上,距城40公里,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中旬乐平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洄田地区普查中发现该遗址。遗址就暴露于地面陶片总面积来看,可达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有80-100厘米,厚处可达2米。印纹陶片有叶脉纹、云雷纹、编织纹、回字纹、米字纹、网结纹、方格纹、突出方格纹、混合印纹等。器物有鬲、罐、坛、盘等。湾里山文化遗址应属西周至东周文化遗址,一九八四年在《江西历史文物》第四期发表。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1.   山下洞穴遗址

    山下岩洞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山下村山下自然村西头,距县城18公里。四面黄土高山环抱,系石灰岩山,山高180多米,上长满灌木野草,山东麓有一岩洞,呈椭圆形,高3.6米,宽3.4米,中宽9.1米,深20米,20米后还有一小洞,内有水。1968年,山下大队民兵在此搞训练。将洞口墩炸毁,洞内钟乳石炸落,并从四周取土将原锅形洞底填平。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2.   铜山港口城隍庙

    铜山港口城隍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铜山村港口自然村东南处。该庙始建于唐开元四年(718年),纪念唐代在长乐水口设立的乐平县治。唐乾符五年(878年)毁于黄巢之乱,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建筑占地约1200平方米。20012月公布为第五批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13.   马廷鸾公祠

马廷鸾公祠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楼前村楼前自然村中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马氏宗亲会出资重新复建而成。马公祠总占地1200平方米,祠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别由大门院庭,祠堂三部分构成。祠堂内设有廷鸾公大型木制满金敷绘的神座、神像。20012月公布为第五批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14.   炮台山遗址

    炮台山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洪岩镇洪家村洪家自然村西约100米处的带形山岗上。一九八二年九月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红岩地区普查中发现该遗址.一九八三年七月份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炮台山南北走向,长约400米,宽约80米。陶片纹饰有网纹、叶脉纹、横绳纹、编织纹、突出方格纹、漩涡纹与附加堆纹组合、菱形、凸菱形、云雷纹。器型以高领卷沿斜肩罐、高领直口平肩、斜肩罐、宽沿直腹盘、缽居多,亦有部分鼓腹、折腹、圆底器物。该遗址应属西周早期文化遗址。

15.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军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建军旧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界首村界首自然村中。

19307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方志敏、邵式平同志领导下,将原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改建军扩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722在众埠界首村举行建军典礼,任命周建军屏为军长,邵式平兼任政治委员,下辖一、十、十九、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方志敏专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旧址由祠堂、戏台、广场合成。祠堂当属旧址主体,总占地面积49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建造。戏台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与祠堂相对,解放前夕遭火焚,1983年复建中戏台移位。戏台整体气势恢弘,五间四柱五楼硬山式,是乐平戏台中最为复杂的结构形式。1931年曾在原戏台上举行隆重的红十军建军典礼。198911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6.   华家瓷窑址

    华家青花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镇华家村上窑自然村和华家村。乐平县志记载为明代嘉靖青花瓷窑,民间传说当时有18座大窑,1962年调查时尚存5座窑包,1982年复查时公在窑上村见到2座。窑址分布在乐安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产生品种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等民间日用器皿。青花彩绘有人物、动物、花卉、庭院和八卦铜钱、变形梵文等纹样。碗心多写:“福”、“寿”、“善”、“光”、“高贵佳器”、“玉堂佳器”、“永靖镇造”、“南溪”及“大明年造”等款名。胎质有粗有细,粗胎质地较厚重,釉汁青灰色,青花较淡;细胎质地白而薄,釉色晶莹,色调明朗。此处,也有少量单色釉,如粉青釉瓷器。历史上与该窑同窑口尚有匣厂,张家桥窑址。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5月省考古队配合大桥建设,发掘了半个月时间。

17.   唐代南窑瓷窑址

南窑南窑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镇坑口村南窑自然村甄皮山。1964年发现,属唐代青瓷窑,窑址东西约120米,南北约150米,堆积层最厚处达15米。从采集的标本看:器形有碗、盘、钵、壶、和窑具等,其中以碗、盘、罐居多。窑具有匣钵和垫托。器物胎厚质粗,施蟹壳青酱褐釉和黄褐釉,釉均不及底。该遗址无文字记载,据传说是在黄巢起义时遭废弃。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18.   金坊桥

    金坊桥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镇车溪村车溪自然村,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桥长72米,宽8米,为五孔石拱桥,单孔跨度11米。桥上立有一座八棱经幢。据车溪《朱氏宗谱》载,桥上原有亭宇25间,可惜今天已无遗存,据传是损毁于解放前。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   阳岗桥

阳冈桥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倪家村倪家自然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桥长42米,宽6米,为三孔石拱桥,单孔跨度7米。据桥碑载,此桥是连接乐平、弋阳、德兴的主要陆路通道。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   军山摩崖题刻

军山摩崖题刻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众埠镇南山村邱村背面军山,军山为怀玉山支脉,海拔约500米,北临乐安河。摩崖题刻坐落在山脉东南尾端,距山顶约30米。山崖显赫突兀,壁面修平,呈长方形,正中横镌“雾障之屏”隶书四字,每字50×35厘米,右刻“大清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正月二十七日亥时”,左书“碧湾居士吴士林题”,每字20×16厘米,楷书。笔力遒劲、工整。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21.   涌山大弄仂五号民居

涌山大弄仂五号民居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委会涌山村涌山村大弄仂五号民居由主宅、庭院、塾学三主体组合构成。对研究古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宅建筑为四水归堂禾觚兜式样,塾学建筑为五岳山墙抱厦式。建筑时代待考,初断为清乾隆年间建造。

22.   涌山昭穆堂戏台

    昭穆堂为王氏宗祠,位处涌山老街中段,座北向南,三进三开两明堂(天井)。通面阔16.5米、通进深29米、占地面积478米。整个建筑由门楼、戏台、前天井、边廊、正堂、后天井、寝堂等组成。正堂上悬“昭穆堂”匾额,据谱载该祠堂为“明崇祯年间添赐公建造”。

戏台整体小巧,风格古朴。三间四柱一楼式,歇山顶。台高2.8米、台宽8米、台深5.8米、台口净高2.3米,演出区4.6*3.8.此戏台当属祠堂附属建筑,清光绪三年(1877)做过修整,1996年重修,现状保存完好.

23.   涌山八涧桥

涌山八涧桥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涌山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时期。该桥东西走向,桥为三孔,桥长25.5米,桥宽5.6米,桥高5.7米,孔跨8.476米,孔高4.2米。该桥对研究清乾隆时期石拱桥具有一定的价值。

24.   涌山村沿河西路6号民居

涌山镇涌山村沿河西路6号民居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乡涌山行政村涌山自然村6号,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穿斗式,两面坡禾谷斗式混合式。座南朝北,四柱三开两厢房,两面坡一平顶,进深10.2米,面宽11米,大门宽1.2米,天井深0.88米,宽2米。对研究当地的古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5.   涌山村王家街10号民居

涌山村王家街10号民居,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镇涌山行政村涌山自然村10号,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禾谷斗式,两面坡混合式,大门座南朝西,房子从南北方向落位框架,四柱三开,两进两天井带阁楼,禾谷斗式平面坡,进深10米,面阔15米,前天井宽3.18米,深13.7米,后天井宽3.12米,深1.38米,大门宽1.72米,房门1米。对研究古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6.   马端临墓

马端临墓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鸬鹚乡下垴村马氏崮山上,距城26公里。

1952年墓尚在,1984年遭破坏,追回3件墓中出土文物,1件瓷质十二生肖皈依瓶、1对陶质帐座、1件锡质带把小壶。2004年该墓进行了修复。马端临(1254-1332年),字贵与,号竹村,马廷鸾仲子。咸淳九年(1273年)江南东路“漕试第一”,此后一生淡泊功名利禄,潜心著书,以《文献通考》名垂千古。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27.   方志敏旧居

   方志敏旧居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十里岗乡篁坞村篁坞自然村中,距市城东54公里。旧居属20世纪乐平东南乡典型落檐山墙式民居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旧址总面积约1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1927年,方志敏在弋阳漆工镇领导暴动后遭追捕,同年927日夜,由其姐夫护送,秘密来到乐平篁坞村汪歧芬家。方志敏在该村安全居住了40余天,并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1958年方志敏爱人缪敏为此写下《方志敏同志在篁坞》专著。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8.   饶娥祠

饶娥祠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镇茅屋村泪滩自然村,地处接渡镇与浯口镇的乐安河虎山水口交界处,东距接渡镇30华里。相传唐宝应壬寅年(762年),虎山脚下泪滩村住着一对饶姓父女。一天,父亲饶绩在江上捕鱼,船覆落水,沉入江中。女儿饶琼痛哭三天,悲伤欲绝。第四天饶绩尸首浮出水面,乡邻认为是饶琼的真情感动了天神。父死后,饶琼决意随父而去,绝食而终。为纪念这位孝女,唐大历五年(770)给她塑像立祠,始称孝娥庙,俗称饶娥祠。原祠长为十丈,宽为三丈,祠内设有饶娥神位、神像。在历经1200余年兴废之后,祠内现仍存有三丈见方的上半身木雕神像于今。祠前左侧尚存有唐柳宗元撰写的《饶娥庙碑》碑碣石座。199312月公布为第四批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29.   敦本堂戏台

    车溪敦本堂戏台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镇车溪村车溪自然村,北距涌山镇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戏台为重檐双戗角歇山顶附两硬山,三间四柱三楼式。台高1.5米、台宽11.2米、台深9.8米、台口净高3.8米。戏台有三度门,明间演出区6.1×5.58米。敦本堂戏台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越五年落成,谱载“共去制钱四午九百九十串有零,而人工饮食不兴焉”。咸丰辛酉年(1861年)遭焚,同治庚午年(1870年)“遵旧制婺图”,又五年复竣。解放后作过几次修缮,近次修整是1996年。198310月公布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